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焦小新)5月17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清华大学联合召开教育强国建设研究工作推进会。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熊四皓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会长林蕙青主持会议,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致辞。
会议指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作为高等教育学术共同体、教育部直属高等教育国家智库、党和政府联系高等教育战线的桥梁纽带,开展了一系列力度强、见实效的高等教育研究,取得了资政建言、理论创新、舆论引导的良好效果。面向未来,学会要强化高等教育研究,更好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教育强国的重要意义。要增强思想引领,夯实理论武装,认清形势变化,找准研究定位,把握重点方向,明确任务目标。二是要聚焦重大问题,着力加强对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支撑。要聚焦教育强国根本问题,聚焦教育强国战略必争,聚焦牵一发动全身的改革难题,持续加强研究力度,打造战略引领力量。三是要创新研究模式,持续完善教育战略研究的机制保障,强化统筹布局,加强过程管理,聚合各方力量,推动应用转化。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研究中心要着力打造新型高端智库网络,组织和带动高等教育战线开展研究,以工作实效服务教育强国建设。
林蕙青强调,本次会议是贯彻落实教育部党组要求的具体行动,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入学习领会全国教育大会、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及三年行动计划有关精神,系统部署学会高等教育研究下一步工作。学会确立了“政治建会、学术立会、开放兴会、贡献强会”的办会宗旨,提出“举旗帜、建体系、引风尚、出成果”的高等教育研究工作主题主线。学会将以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研究中心为重要支点,团结凝聚广大高等教育研究同仁,为教育强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学会将不断完善“教育部党组有部署,业务司局有要求,学会系统有行动,服务强国见成效”的工作机制,形成研究转化落地的闭环。
邱勇表示,教育强国建设已进入关键攻坚期。高等教育要准确把握新的时代使命,进一步加强系统研究,深刻理解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应有的“六力”和需要正确处理的“五个重大关系”的科学内涵。要构建科学完善的指标体系,建立以质量、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要把深化改革作为强大动力,坚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全面提升学校治理水平。清华大学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研究,将继续以实干担当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创新,为教育强国建设提供服务支撑。
管培俊在工作报告中强调,学会要勇担使命、主动作为,以更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更好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一要高举服务教育强国建设旗帜,深化高等教育研究。坚持鲜明的政治方向,创新的价值导向,服务的根本宗旨。二要构建完善协同创新体系,强化有组织科研。建机构强组织,聚合力强队伍,重协同强合作,创机制强实效。三要引领言之有物学以致用的学术风尚,转变研究范式。更加强调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更加强调“两个结合”,更加强调用事实和数据说话,更加强调良好学风和学术生态。四要产出高质量创新成果,服务改革发展实践。遵循规律注重科学性,有效管用强调实践性,面向未来突出创新性。要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聚合力、激活力、添动力,奋力谱写高等教育研究新篇章,为加快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贡献。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研究中心成立
会上,成立了中国高等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研究中心。
会议发布了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研究课题,这是高教学会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研究的首批课题。本次发布的课题分为三类,一是学会重大课题,其中包含“中国高等教育年度发展报告”和“高等教育发展指数研究”。二是政府委托重点课题,分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研究”“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研究”两个专项。三是学会与地方联合课题,学会与北京、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河南、广东、重庆8家省级高教学会共同发布10项研究课题。
会议围绕深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和三年行动计划,邀请教育部发展规划司、综合改革司、高等教育司负责人和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负责同志围绕司局重点工作和如何开展有组织科研作报告。瞿振元以《高等教育强国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为题作专题报告。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张炜、谢维和,副主任兼秘书长马陆亭,副秘书长郝清杰等出席会议。来自全国百所高校教育学部(研究院、高教所)负责同志、高等教育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学会学术发展咨询委员会委员等150人参加会议。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